spaincoffee.jpg
17世紀的西班牙人熱衷喝巧克力,因為他們的征服者在中美洲「發現」可可豆。遲至19世紀,咖啡屋文化才開始流行。20世紀初,藝術家與作家是巴塞隆納(Barcelona)、格拉那達(Granada)與馬德里(Madrid)的咖啡屋常客。即使如此,許多年來,巧克力仍是傳統主義者的飲品。


奧地利 Austria
資料上顯示,雖然咖啡屋延至1680年才林立,但維也納人早在1660年代期就在家喝咖啡了。維也納人對咖啡的偏好,無疑地是由奧圖曼大使啟,他在納也納住了好幾個月,即一大批侍從與咖啡。納也納的旅客享用到咖啡,瘋狂地愛上這種新奇的飲料。甚至導致市政府財政主管還抗議製作這種材料的爐火所耗掉的木材量過多。了大使要離開時,維也納人已經向東方貿易公司買進咖啡豆並自沖製咖啡。


大約20年後(1683),納也納受到土耳其的圍攻。一位貌似土耳其人的波蘭移民,法蘭茲.柯胥斯基(Franz Kolschitzky),英勇地從敵軍守線溜出來,在等待救援的奧地利援軍與被圍困的納也納人間傳達訊息。由於他的勇敢,土耳其人被打且倉皇逃走,留下許多奇特的東西。在這些戰利品中,柯胥斯基要求了一袋袋的綠色咖啡豆。為了獎勵他的勇敢,這個城市的元老授予他一棟房子,柯胥斯基就在這個城市開了第一家咖啡屋。根據這個故事的其它版本描述,他首先挨家挨戶地賣咖啡豆,後來才要求一棟房子。還有一些版本認為第一家咖啡屋是美國人開的。不管真相如何,咖啡早在維也納出現了。


這個城市的咖啡屋是人潮聚集的地方,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提供?佳的咖啡(著名的28種類型)以及豐富的報紙與期刊。維也納風格最獨特的地方在於木製報桿、大理石面的桌子與彎曲木製椅,這些後來都成歐洲咖啡屋的戳記。


維也納的客人──通常是男性──就像咖啡屋一樣獨特。如同一位作家所,他們彼此分享著世界觀──一種看待世事的態度,從一點都不想看這個世界去看待世事。另一位寫著,厭惡室外空氣與運動,幾乎是普遍的特性,他們也不愛好家庭生活。許多人一天之內造訪咖啡屋數次──早上與下午是為了安靜看報;晚上則為了遊戲或知識的交流。


最有名的咖啡屋,諸如格林斯坦(Griensteidl)、斯伯爾(Sperl),擁有一群博學的顧客,作家、政治運動家與藝術家。很多咖啡屋變成某些極端觀點的大本營──例如:格木斯坦多反對女生解放。但是,還是有其他的紡織商人、牙醫、馬匹貿易商、政治家與扒手常去的咖啡屋。


咖啡屋持續增設,不只在維也納,而是所有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dominions)的領土內。在布拉格(Prague)、克拉柯夫(Krakow)與布達佩斯(Budapest)的咖啡屋也和維也納的一樣受歡迎。然而,維也納仍是「咖啡屋之母」。到1840年,全市已超過80家咖啡屋,到了世紀末,總數更達到難以置信的600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onp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