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星巴克的女妖形象漸漸的為國人所熟知時,中國的咖啡文化也慢慢的進入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縱觀中國咖啡文化的發展史,也許我們能從中發現咖啡這個古阿拉伯文化入侵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的腳步。


    史書記載,早在西元前2 千年, 衣索比亞的阿交族人就已經在咖法省的熱帶高原上採摘和種植咖啡了。而現代咖啡的發源地應該起源于古阿拉伯。相傳,有一位牧羊小男孩偶然發現羊吃了咖啡豆便不停地蹦跳,出于好奇他也品嘗了幾顆,果然興奮不已。後來一位阿拉伯僧侶從中受到啟發 ,調制一種 "咖啡豆肉湯",竟然銷路大開,轟動市井。直到有人將咖啡豆炒熟、粉碎、加水煮沸,並加食糖,才成為醇香撲鼻的飲料。1615年,世界第一家咖啡館在地中海威尼斯港口建立了。從而引導了近現代咖啡文化的潮流。咖啡從北非和阿拉伯被發現,到中世紀在歐洲的流行,再到近代在北美及歐洲的風靡。那麼,咖啡是什麼時候以書面方式進入東方中國這擁有數千年茶文化的國度的呢?成品咖啡何時進入中國我們已經無法考證,而史書最早有咖啡記載的便是1884年中國首棵咖啡樹在臺灣的種植了。清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有位英國的茶商,發現臺灣的氣候與中南美洲十分相似,應該會是個適合種植咖啡的好地理。于是,這名商人引進了一百株阿拉伯種的咖啡樹到臺灣種植,從而便成了中國咖啡的“鼻祖”了。而大陸地區最早的咖啡種植則始于雲南,是在20世紀初,一個法國傳教士將第一批咖啡苗帶到雲南的賓川縣。現在在我國的廣東、廣西、雲南、臺灣以及福建的廈門等地就有一百多年前引進的咖啡樹的種植,也就是所謂的“Chinese coffee”(中國咖啡)了。


    中國咖啡的種植起步雖然較晚,且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並不為國人所熟知。但是,前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洋文化的大舉入侵,咖啡這個“帝國主義文化先鋒”也漸漸的進入了百姓的生活。其實中國大陸的咖啡文化應該起始于舊上海的英法日租界,作為“東方之珠”的東方大都市,舊上海的咖啡文化的發展應該說是國內最早的,而當時的咖啡館是洋人和上等華人以及各種膚色從事非凡職業婦女們出沒的場合。這點應該能引起很多人的遐想,鞏利扮演的“非凡行業者”在昏暗吵鬧的咖啡館裏與各種膚色的人強顏賣笑的情景成了國人最早的咖啡館印象。直道咖啡館充斥大街小巷的今日,人們的咖啡館印象還有停留在“那個鏡頭”的。然而,這一切都已經物是人非了。近年來中國咖啡種植和消費的發展愈來愈為世界所矚目。麥斯威爾、雀巢、哥倫比亞等國際咖啡公司紛紛在中國設立分公司或工廠,為中國市場提供品種更優、價格更優質的產品。1999年,有著“中國麥當勞之父”美譽的中國臺灣人王大偉首次把世界最具聲譽的咖啡品牌——星巴克引進國內。以及臺灣上島、日本真鍋等聞名咖啡品牌的大舉入主中國市場,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以及深圳等發達大城市更是引發了一場咖啡旋風,今年以來這股旋風越發不可收拾。美國西雅圖咖啡、加拿大百怡、加拿大第二杯咖啡(Second Cup)陸續進入中國市場,星巴克也改變了其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策略,逐步的回收區域加盟改為總部直營。這股咖啡旋風大有和中國茶決一死戰的架勢。


    在中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小資產階級隊伍也不斷壯大,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了。隨之而來的“咖啡文化”也充斥的過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無論在家裏、還是在辦公室、或是各種社交場合,人們都在品著咖啡:它逐漸與時尚、現代生活聯繫在一起,成為了時尚和潮流的代名詞。人們對“星巴克(star bucks)”的追求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咖啡屋、西餐廳成為人們商務、休閒乃至談戀愛的好地方,咖啡逐漸發展為一種文化。無論是新鮮研磨的咖啡豆,還是剛剛衝出的60°C的熱咖啡,都散發出馥鬱的香氣,令人沉醉。星巴克首選、義大利特濃咖啡(艾斯布瑞索)、卡布其頓、拿鐵、風味咖啡,為光顧咖啡屋的人們提供了各種不同的口味。中國人也逐漸喜歡自己做咖啡了。親手為愛人做一杯新鮮的熱咖啡,也逐漸成為一種時尚。


    隨著咖啡這一有著悠久歷史飲品的廣為人知,咖啡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接受。 有數據表明,中國的咖啡消費量正逐年上升,而有望成為世界重要的咖啡消費國。前不久,在北京主辦了一場有關咖啡市場的研討會,前來參會的單位與個人遠遠超乎預期的數量。這似乎可以說明,國人正對咖啡這一西方事物表現出極大的熱情。1995年,中國的咖啡種植總面積已達9萬畝。而今,出產于中國雲南的“中國咖啡”,以其高貴的品質,低廉的價格,將進一步的推動這股潮流,引導這一時尚,建立中國人自己的咖啡品牌,從面使中國擁有自己獨特的咖啡文化。中國人對飲食方面的研究向來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從古老的茶文化到當今遍布全世界的中國餐館,都可以有效地說明這一點。在中國廣東的潮汕地區,有一種世界聞名的“功夫茶”文化,以其優質的選材、講究的做工以及周到的服務為世人所稱道。那麼,新興的中國咖啡文化是否也會像“功夫茶”一樣為中華這個善長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所吸收、發揚光大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onp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